免费服务热线:400-818-0038

EN

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新闻动态

标准化助力智慧养猪乘风破浪

文章发布日期:2020-06-18

1616055062994247.jpg

赛尔:
您是怎样理解智慧养猪的呢?在智能养猪的路上,我们目前的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
韦铭志: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是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机械化、自动化是起步于工业时代,得益于各种动力设备和能源技术的应用,极大地节约劳动力的问题。而信息化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应用,大量的设备状态、环境数据都能够采集了,并通过物联网来进行收集、分析。智能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在高度的信息化和海量的数据资源基础上进行机器学习,从而产生智能大脑并替代人的主观意识来进行决策、判断。

从我们当前的现状来说,我觉得目前的养猪模式还是处在机械化、自动化的阶段,在慢慢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距智能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现在的养猪模式,首先一点,很多猪场尤其是新建的规模猪场,如机械饲喂、自动环控等这些已经属于比较基础的配置,还有一些小型的农场也在使用这些配置。因为大家都意识到自动环控可以很大程度地优化猪舍的小环境,同时在提高生产率,降低发病率,降低料肉比上也有很大的优势。此外,还有一些猪场已经用上了电子饲喂设备,像可以通过电子耳标来识别猪只个体,从而实现精确饲喂的妊娠母猪电子饲喂站、种猪测定站、哺乳母猪电子饲喂器等等,可以说是信息化的部分应用。但是就整体状况而言,信息化这一块还做得不太到位,只有一部分实力雄厚的集团客户在向前推进。

信息化很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我们能够远程通过互联网终端,如通过手机、电脑等就能很清楚、便利地查看到猪场方方面面的情况,如各个猪舍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还可以查看一些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这一单元甚至这一头猪每天的采食量、饮水量以及猪舍的耗电量等,还有通过视频监控、识别猪只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异常的温湿度状态及采食、饮水的异常数据时,可以自动发出报警,提醒猪舍管理人员的注意。还有猪场的生产数据比如存栏量、配种数、哺乳数量等,以及生物安全状况等等这些都属于信息化的内容。

我们现在很多猪场都做不到这些,或者说只实现了部分信息化,比如,有的猪场有自动环控设备,有的猪场有自动饲喂设备,有的猪场已经在使用各种便捷的生产管理软件进行猪场管理,但大部分信息还是没有集成到一起,是相对孤立的,这是目前很大的一个现状,所以现期还是智能化的一个起步阶段。

赛尔:

在实际应用中,您觉得智能化相比传统机械化,都有哪些具体的优势?
韦铭志:智能化的应用相比传统的机械饲喂有很大的优势,比如电子饲喂,通过电子耳标识别猪只,为其定制一个饲喂曲线,能够实现精准饲喂,极大地减少浪费。从食品安全这点,每头猪都有一个电子耳标,就相当于一个电子身份证,从出生到屠宰的全程数据都是可追溯的。我们还可以结合猪群或猪只的日增重、饮水数据、猪群的存活率等数据信息,不断地优化我们的自动环控配置,使猪舍的环境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一些如猪脸识别、视频估重、机器人巡检等新技术现在还处于研发阶段,仍需要大量的数据去不断地优化算法、提高准确率,才能真正地进入到实用阶段。一旦这些技术能落地,并和我们的设施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将会摆脱饲养人员、兽医、专家的主观经验判断,真正进化到智慧养猪阶段。

赛尔:

目前智能设备的市场普及率怎么样?普及的难点在哪里呢?
韦铭志:目前,对于新建的猪场,自动化的普及率可达到90%。但还有很多的老旧猪场,仍处于半自动化的状态,也有很大一部分集团公司正在大力地推进猪场的信息化建设,并在做一些智能化的探索和试点。

普及的难点一个在于成本投入问题,我们要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就需要做好硬件投入的准备,比如饲喂系统、环控系统,电子水表、电表等,要实现精确饲喂就要考虑各种各样的电子饲喂系统,这些都需要比较大的资金投入。而这些投入对于养殖企业有限的资金来说,肯定会考虑到取舍问题,所以有的就考虑前期先不上设备,等后期改造的时候再上设备;还有一方面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养殖企业在购买设备时更多的考虑的是产品的性价比,而忽视了各类产品的统一问题,这就为后期的信息化、智能化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比如饲喂、环控、各种电子表分别从不同的供应商购货,这样导致每个产品的接口都不一致。而后期的智能化要把这些数据采集到一起就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而且目前市场鱼龙混杂,有的产品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后期连到互联网会错漏百出,导致整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信息化、智能化没有打通整个信息流,比如饲喂、生产、环控等数据仍然还是信息孤岛,没有整合到一个信息平台上面,没有体现出各种数据的关联性,各种因素的影响数据也还没有评估出来。比如我这个猪舍温度提升或降低一度,对猪群的增重、存活率等到底有多大的影响等等。只有当我们把这些数据提炼出来,发现它的关联意义的时候,才能发挥信息化的优势。目前还没发挥出来,所以很多养殖企业对信息化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价值,可能还存在疑虑。

赛尔:

请您谈一谈公司在新冠肺炎和非洲猪瘟双疫情期间是如何防控的以及双疫情对智能化养猪的影响。
韦铭志: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在2014年就开始了物联网的开发,成立了专门的团队来研发环境控制器和饲喂控制器,因为当时我们就意识到未来猪场的数据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当时国内的环控设备好多是国外的品牌,存在的问题是数据端口不开放,或者说是可利用的权限很低,这就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们想把数据搜集起来很难,这样就必须要有一个自主研发的设备。我们从2015年环境控制器实现联网,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好多版本的更迭,目前已经实现针对不同规模的猪场或者家庭养户都有定制的联网方案。家庭养户、小规模猪场用4G手机卡实现联网,大猪场有专门的网关来进行联网。我们以自主研发的环控器作为一个核心终端,把数据都采集到我们的云服务器上来,如猪舍的温湿度、气体等信息都可以采集上来,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对客户进行远程指导,而不需要每次去现场做培训,有一些小问题也可以直接线上修改解决了。在双疫情期间,我们的售后服务人员通过远程服务的方式解决了减少50%以上的到场需求,充分证明了我们在信息化的投入是卓有成效的。

赛尔:

目前智慧养猪还处在初期摸索阶段,未来发展可期,就目前的现状,您觉得目前需要突破的发展瓶颈是什么?
韦铭志:未来的智慧养猪发展前景还是很乐观的,我所期待的状态是从源头到餐桌,实现全产业链的数据可追溯,真正实现食品的健康安全。从养猪角度来说,所有的养猪数据都是可视化的,而且通过大量数据可提炼出智能化的“决策中心”,辅助我们评估整个猪场的健康状态,不断地改进整个猪场的生产效能。

推动智慧养猪更好发展的关键一点是解决标准化的问题,虽然我们很多技术的利用都是现有的、成熟的工业方面的技术,但有很多接口方面的不统一造成了后期我们很难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而且很多设备是进口的设备,兼容性或者开放性问题也都存在。制定一个统一的接口标准,才更容易实现所有的数据信息化,进而向智能化发展。

从企业方来说,要有远见,在做产品的时候要遵循规范,制定标准的时候全面考虑后续的兼容性、信息化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过于追求性价比,导致后续无法升级,或各个产品不兼容,那实现信息化就会有很大的困难。

赛尔:

今年好多巨头进军养猪业,您觉得这透露了哪些信号?将会为对猪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冲击或影响?
韦铭志:其他行业巨头的加入对猪业来说会起到一个鲶鱼效应,它将带给传统猪业一些新思路、新模式,推动整个行业向前迈进。而且在人才方面是很好的补给,猪业相对其他行业还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行业,我们期待各行各业的精英加入进来,碰撞出强大的火花。尤其是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他们带来的互联网思维和我们的传统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智慧养猪更是少不了互联网行业的参与,因为其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

赛尔:

新的模式更迭必然带来资本的投入,而在大的发展趋势下,这种资本投入也必然会带来看更好的可持续收益,您觉得应该怎样权衡利弊得失?请结合具体情况谈一谈您的想法。
韦铭志:现在猪业是整个社会的热点,有外来资本的跃跃欲试,也有传统养殖巨头的疯狂扩张。但是跨过当前的现象,最终还需要回归到本质——只有真正养好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对于养猪企业来说,保持理性思考很重要,到底是快速圈地以规模求效益,还是夯实基础稳中求变,是所有决策者需要有所取舍的。个人觉得,反映到猪场建设上也应该有的放矢。比如在生物安全上,肯定是需要以高标准来规划实施。在影响生产效益的环控方案上也需要以高标准来设计。同时在制定设施设备标准时,应预留快速升级的预案,以减少未来不必要的重复投资。



中文English Copyright © 2018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04069号-1